写在前面
本文想通过过程的再现体现创新一些思路和方法,当年成品销量在欧洲销量还不错,领先同价位的传统产品。 这个是实打实的上市产品开发干货,可能太干了,某些设计师还不太能理解,但是开发产品本身就是如此,尤其是创新产品,没有100%成功率的创新方法,不要迷信某些创新方法和创新论,实际上概念上的创新成功率低到离谱,很多时候一个微创新就能在商业上带来成功。
从事工业设计20多年,创新是一直接触的词汇,各种不同的种类,不同的职位。有些外企甚至出现所谓 innovation manager这样的虚职,在职者使用各种包装手段证明自我价值,非常之尴尬。Decathlon 本来也设立过这个职位,最后法国人幡然醒悟,意识到“innovation is a job rather than a position" 把这个“用创新思维推动以及连接各个部门”的职位取消了。
产品创新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试错的过程,那些被闪电劈中或者是被苹果砸到的故事更适合电影的桥段。
这种思考流程天马行空,如同亢奋的精灵,设计师的才华满满的溢出。
但这是错的。
这个偶尔会带来好的结果,多数时候都是对资源的浪费。
我用之前在mothercare做婴童产品的设计流程做一个案例来解释。
儿童门栏,随着国内别墅越来越多,这类产品不像当年那么稀有,
开始的consumer insight, 是英国同事louisa在UK做的.(BTW, Louisa是我接触过的最牛女性工业设计师)。
之后照例是brain storming , 众人自high的过程,各种帽子的方法,两个golden rules, 在此不赘诉。因为对于in house 设计师来说,体现自我的商业价值,创新的重点在于怎么执行,怎么落地。
之后是草图,从brain storming梳理出的6个概念:
1 吹塑
2 重量感应(小孩的重量不能激活)
3 扇结构
4 Lego
5 屏风结构(垂直方向固定)
6 喷气
在草图基础上的 3D 草模,
3D模型深入
开始做prototype,试用,在3D里修改,再做,试用,测试,再修改,如此反复。
这款产品的难点在于儿童测试的要求,间隙大小,冲击强度测试,成本控制,所有的这些都要求设计师在创新过程里各种探索。
T1设计修改
水平仪保证自动关门的功能
这款产品的卖点是适合各种门宽,63cm - 85cm, 包装体积小,减少物流成本.
到目前为止,似乎整个过程是勇往直前,一头走到黑,不过这个只是万千解决方法中最后走到成功的那一条,整个mapping其实是这样的,
再回到最初的概念图,提炼出的6个概念,每个都或多或少进行过试探,这个探索状态可能是同时进行的,也可能是搁置了一段时候后因为某些因素重新被启发,比如扇形的概念,
结合成本,结构,以及儿童门栏欧洲测试标准找到解决方法并以一个优雅的方式呈现出来。
而这个‘Lego’概念本身也有各个分支的探索,
当时和一个叫Hape的德国公司合作,考虑过用竹子这种材料应用在门栏设计上,
所以,所有创新的过程如下图。
写在最后,发文的目的是分享和交流,没有意愿也没有义务在这里做免费的授课,如果看不懂尽请翻过,不用在评论里刷存在感。
小小心意,大大鼓励
本文章版权归 盐沫设计工作室 所有,禁止匿名转载及个人使用,任何商业用途均需联系原作者。
举报
这不能算思维吧,只能说是流程很清晰,每个点去寻找探索讨论可行否。这条路不行就另一条。我认为的思维应该是怎么寻找出每条路,和更多的路还有路的可能性,关键的地方你笼统的概括过去了,比如怎么会想到用竹子,怎么去解决竹子本身的和工业产品的关系,怎么去优化,怎么去表达体现,在我看来这才是思维,而这些基础都建立在认知上面。
竹子工艺能批量化嘛?成本和品控怎么考虑?说成本控制为啥又搞个竹子,你这个点前后矛盾啊。创新过程建议看看双钻模型,你这个理论谈不上什么道与术
很实用
这个挺强的
还行
儿童围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