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反思录
探索设计的可能性
目录
•为什么设计越来越趋同?
•设计师是客观世界的观察者
•设计的发展是螺旋而上的
现象
为什么设计越来越趋同?
不知从何时起,身边的产品变得越来越相似,作为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设计不是艺术创作,由于工业设计的对象是大批量工业生产的商品,有盈利价值,自然就具有被模仿被抄袭的危险性。但受当前制作工艺、材质,尤其是成本的限制,企业通常会选择用户最喜爱的形式进行设计制造。
“我们不生产设计,我们只是Pinterest的搬运工”
相信大部分设计师都有过被公司会直接要求设计参照某某大牌的产品做设计的经历。在如今的设计洪流当中,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部分设计工作也逐渐被AI取代。设计师到底该何去何从?如何给自己找到一个清晰的定位?在洪流中站稳脚跟?
什么是设计?
“设计是一个发现并修复世界BUG的过程
设计师则是客观世界的观察者”
说到设计,就不得不对设计有个清晰的认知,那什么是设计呢?
解决问题?好像太过笼统,设定演绎基础的计划过程?2015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对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工业设计是一个战略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创新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推动创新,建立商业成功,并导致更好的生活质量。工业设计架起了现实与可能之间的桥梁。它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利用创造力来解决问题,并共同创造解决方案,目的是使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业务变得更好。从本质上讲,工业设计通过将问题重新定义为机遇,提供了一种看待未来的更乐观的方式。它将创新、技术、研究、商业和客户联系起来,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提供新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听上去挺绕的?
其实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哲学一样,每位设计师也有自己的设计哲学。
于我而言,设计是一个发现并修复世界BUG的过程,而设计师则是客观世界的观察者,时常需要从上帝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世界,赋予生活更多的可能性,调和人—物—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其最终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上帝是最早也是最为杰出的设计师。
设计师在协调这种矛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解决需求的过程,而群众的大部分需求其实是共通的,这也就导致了设计的趋同性,在现代,如何敏锐地发现并解决需求就成了体现设计师能力的重要一环。
设计的发展
“设计的发展是螺旋而上的”
根据王受之教授在《世界现代设计史》的描述,设计大概分为四个步骤,设计的前期准备(发现问题),整理设计目的(解决问题),设计的后期阶段和再设计(优化设计),优化设计,随着人们对需求的进一步细化,用户对解决方案的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个人认为设计的流程是螺旋而上的:
例如最早人们记录时间的方式可能是在冰河时代末期,由狩猎收集者(hunter-gatherers)创造。他们利用如树枝和骨头等工具,记录月相的变化,得知季节的变化,从而更好的捕猎,再往后,约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建造的方尖碑,是最早的日影钟之一,把白天分为十个部分,人们能够更精准的得知时间的变化,在到如今的手表,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记录时间这个功能了,越来越便携,越来越多的功能被赋予给产品本身。
为什么是螺旋而上而不是直线上升呢?
由于科技上的限制,在相同或相近的时代里,在除去最初的“创造性设计”之外,更多的是对现存设计的优化与改良,为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从取材,审美,功能上有着些许的变迁,所以设计的过程应当是螺旋而上的。
以上理论均来自于自身的理解与思考,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探讨。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By Arthur
插图/LOGO By Arthur
部分图片源自Pexels(可商用),Pinterest,侵删
小小心意,大大鼓励
本文章版权归 潇沨 所有,禁止匿名转载及个人使用,任何商业用途均需联系原作者。
举报
上帝设计的奥秘无人知晓
作为一个打工仔。大部分的东西都是老板或者甲方,甚至市场运营决定的。离观察世界的层次还很远,目前的情况只能先观察老板。
螺旋向上,就是卷啊卷。(狗头)
好
你值得设计趋同是指外观形式吗?如果是,我觉得设计趋同原因有很多。比如,可能商品开发者关注点在于行业模式,新的技术研发,而不是新的外观吧。然后,设计师缺少艺术性也是原因之一
LOGO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罗丹的思考者造型和工业设计的英文名缩写
马原哲学中认为发展是螺旋上升的
the orthodoxs Materialist dialectics
引发思考,很有哲学气息
都是一些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欢迎各位小伙伴一起交流讨论